第187章 蝗災來臨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7章 蝗災來臨
諸侯王們不知道朝廷始終註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自作聰明的這群人見百姓們沒有因為他們刻意散布的流言而生出不滿皇帝的心思, 氣得直跳腳。
“為什麽會這樣!愚民就這麽害怕陛下嗎?”
“百姓當然害怕陛下,那可是陛下啊!”
幕僚無奈, 提醒道:“自陛下登基至今,大漢疆域內幾乎每隔三五年就會發生激烈天災,但天災造成的可怕後果都被陛下以手段化解,百姓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何況陛下對內重視農業,興修水利,推廣西域的新作物、改良耕耘工具,對外不斷開疆拓土,將無地流民遷徙到新納入大漢疆域的土地上……我要是過了幾十年這樣的生活,我也不會因為短暫的天災就憎恨陛下、懷疑陛下無德, 被上天厭棄。”
“——你!你是我的幕僚, 居然替陛下說話!”
被幕僚的實話激怒,諸侯王險些拔刀砍人。
幕僚耐著性子告訴諸侯王:“殿下要成大事, 將陛下取而代之,必須先看清陛下,明白陛下之所以為陛下、陛下培養的人又為何如此忠於陛下,否則——”
“否則怎麽?我的父王和陛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如今陛下的幾個兒子都無能無德, 唯一出挑的敬武長公主是女子,根本坐不穩江山!同是皇家血脈的我怎麽沒有資格競爭皇位!”
“殿下……”
幕僚無語。
直覺告訴他,跟隨這樣的主人很難有好前途,關鍵時刻必須良禽擇木而棲。
當然,在主人面前,他依然是那個忠心耿耿的下屬。
……
春末夏初,幹旱的情況有所緩解, 小麥的收成雖然不及往年但也足以讓一家老小填飽肚子,何況這幾年朝廷大力推廣石磨, 中原地區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到兩個大磨坊,不少人家中也有石磨和從匈奴人那邊得來的吃得比馬少、幹活比馬有勁的騾子。
百姓用石磨將小麥磨成麥粉,加水揉成團再烘烤成餅,菽豆也用類似的手段做成豆漿再點出豆腐,搭配春夏季隨處可見的鮮嫩野菜,未發芽的土豆,加一點鹽巴和珍貴的芝麻油,生活算不上愜意但也絕對不是清苦。
所以,諸侯王們刻意散布的流言對百姓們完全不起作用。
只要生活還過得去,誰願意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和人拼命?
何況——
“聽說陛下不僅收服了西域,以後還要西域給大漢交黃金,去西域做買賣的商人、跟隨大軍去西域種田的農戶,過得比西域貴族還好。”
“真的嗎?我們這種人去了西域也能過得比貴族還好?”
“我還聽說東北那邊的土地特別好,種什麽莊稼都能豐收,而且陛下額外開恩,去東北墾荒的人前三年不用繳糧食!”
“……這……這麽好!”
雖然漢人有葉落歸根的傳統,但如果去其他地方開枝散葉能夠讓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後代過更好的日子,窮困的百姓不介意做違背祖宗的決定。
畢竟,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祖宗也希望他的子孫後代們能好好活著,生生世世,傳承不息,不是嗎?
因此,即便是在旱災嚴重到出現部分絕收的區域,百姓們依然不會聽信諸侯王刻意散布的流言做對抗朝廷的事情,而寄希望於朝廷的賑災救治以及遠在西域和東北的肥沃土地。
……
紋絲不動的民間讓諸侯王們再次氣得跳腳。
“這群愚民!刀都架在脖子上居然還不做出任何反應!難道非要大片大片餓死才會行動!”
“殿下,百姓只是想——”
“他們害怕大漢鐵騎,不敢作亂,對嗎?”
“……陛下的軍隊確實是天下無敵。”
“哼!”
諸侯王憤怒,但他敢怒不敢言。
因為他也害怕陛下的軍隊,擔心陛下發現他的圖謀對他采取鐵腕手段。
驚恐之餘,諸侯王又生出新的心思:“災年必定會有大量百姓為了謀生不得不放棄土地逃亡別處,豪強擔心家財數量過多會被陛下強制遷住長安,不敢大量買賣,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是諸侯王,大漢的大部分律例都管不到我們!”
“殿下的意思是——”
“去災荒鬧得嚴重的郡縣,將災民的土地都買下來,再把一部分災民作為家奴買入……陛下能從奴隸中選出將軍,我為什麽不可以!”
說到這裏,諸侯王已是躊躇滿志。
陛下想方設法削減諸侯王的土地和權力,奪走諸侯王對封地官員的任免權,不許他們掌控封地軍隊,但只要他們還是享受特權的諸侯王,就隨時能生出無數個擴張莊園土地、培養私人軍隊的手段!
“陛下再聰明也是一個人,日理萬機的他,無法看到帝國的每個角落。”
……
……
安插在諸侯國的眼線們源源不斷地將諸侯王的種種異動寫成密信送回長安。
劉徹將這些密信全部轉交劉姣,以此考驗她是否具有掌管天下、震懾諸侯的能力。
李令月知道父皇在考驗自己,看完這些來自諸侯國的密信後,表面不動聲色繼續按部就班地協助劉徹處理國事、搭建西域都護府的框架、督促太學加速培養西域人才、關註公孫卿等人對火雷散的改進等一系列繁瑣事務,實際卻是連續多次和霍去病在大漢堪輿圖前徹夜商談,做好最壞的打算。
“按祖制,諸侯王們必須犯下滔天大罪才可以被勒令自殺,所以我們現在表面必須忍耐,但也要做好與他們短兵交接的準備。”
“你的這些擔憂,我早有預料。”
“那……”
“我支持你的每個決定。”
“嗯。”
得到霍去病的支持與肯定,李令月長舒一口氣。
她和宗室諸侯王之間終有一戰,雖然出於自身利益考量,她不會對他們趕盡殺絕,但不介意讓他們的數量得到大幅度的精簡。
“西域那邊,霍哥哥打算什麽時候走下一步?”
“首要任務是設立西域都護府,大夏地區暫時讓安息國和選擇留下來的大月氏部族們繼續接管,身毒國亦是如此。”
畢竟,大夏地區和身毒國對大漢而言實在太遠,必須先將通往大夏地區和身毒國的道路完全納入掌控,確保沿途物資補給穩定安全,盡可能降低軍隊遠征的沿途損耗,保持戰鬥力。
何況,安息國和選擇留在大夏地區的大月氏四個部族的翕侯有世仇,長期共處大夏地區必然爆發矛盾沖突,而離開大夏地區進入身毒國的貴霜翕侯也很難不和身毒國本地土著發生沖突……
屆時便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
……
秋天臨近,百姓們看著逐漸轉成金黃顏色的稻谷,心中滿是對豐收的渴望。
然而,不幸也在這時降臨。
黑壓壓的蝗蟲鋪天蓋地而來,貪婪啃食將要成熟的稻谷。
農戶們看到一年的心血眨眼間就被蝗蟲們啃光,無不痛心疾首,揮舞著火把在稻田裏要和蝗蟲決一死戰!
“滾!滾!滾!我的糧食!我的糧食!”
可惜蝗蟲聽不懂人話。
農戶們瘋狂揮舞的火把只能燒死極少部分的蝗蟲,剩下的蝗蟲依然能組成黑壓壓的鋪天蓋地的雲層,所到之處,稻田變成荒原,地上不留一根嫩草,辛苦耕種卻被蝗蟲折磨得顆粒無收的農戶們抓著火把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身旁陸續有被火把燒死的蝗蟲落下。
“老天爺!開開眼吧!這是我們辛苦大半年的收成啊……老天爺!!”
“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我們要受這份苦……為什麽……”
“天啊!我們究竟做錯了什麽!你要這樣懲罰我們!”
……
遺憾的是,哭泣不能感動上天,卻會招來心懷叵測的諸侯王。
得知有郡縣發生蝗災,這些對朝廷不滿已久的諸侯王們再度心思開始活泛。
“原來劉姣的擔心是真事!今年真的發生了蝗災!”
“還好我們沒有聽劉姣的話養鴨子防災,現在百姓因為蝗災怨聲載道,只要稍加煽動一定會引發民變!”
“沒錯!上天因為不滿陛下不行德政、違背周禮立皇太女所以降下蝗災!”
“可是這件事……”
“餓紅了眼睛的百姓可不管什麽聖人轉世!誰不讓他們吃飽飯,誰就是他們的仇人!”
“但是……不是每個郡縣都發生了蝗災,我聽說隔壁郡縣就因為聽從長公主殿下的命令在春季大量養鴨,雖然也有蝗災但情況遠不如我們這邊嚴重……百姓們恐怕未必會……”
“他們知道什麽!他們甚至沒有出過郡縣,哪知道隔壁郡縣的農田沒有遭災!”
諸侯王不聽臣屬勸過,鐵了心煽動民變,從中獲利。
並且,有這種心思的諸侯王不止一個,而他們的幕僚臣屬卻不是每個都有清醒的頭腦,能意識到主人正在以卵擊石。
一時間,大漢帝國再次暗流洶湧,半數以上的諸侯王都蠢蠢欲動。
……
燕王劉旦沒有參與諸侯王們的蠢動。
倒不是因為他經過這些年的挫折終於吸取教訓學會謀定而後動,也不是他不再對太子之位存有妄念,而是——蝗災將燕國周邊郡縣禍害得民不聊生,唯獨他的封地因為主管農業的官員提前養鴨做了充分準備,蝗災造成的歉收、絕收比例極低。
劉胥因此得意洋洋,特意寫了一篇渲染周圍郡縣的慘狀、誇耀自己領地一片太平的奏章送去長安。
“父皇看完奏章,一定會嘉獎我。”
劉旦驕傲地想著,接過一只烤鴨,吃得滿嘴流油,一邊吃一邊暢想:“這次回長安,我要帶幾只鴨子,讓父皇也嘗嘗燕國王宮的燉鴨、清蒸鴨、蜜汁烤鴨……”
“殿下英明。”
之前因為主張養鴨被劉旦斥責的燕國官員努力維持笑容。
他們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事情辦得好全是燕王殿下的功勞,事情搞砸了必然是下面人的錯。
劉旦聽下屬官員們恭維自己,心情越發愉快,嘆道:“四皇姐著實是厲害,居然能夠通過觀測天象覺察今年有蝗災,難怪民間傳聞她是聖人轉世。”
“殿下莫非——”
“如果她是男子,我怎麽可能還會對太子之位有心思?可惜她……”
劉旦嘆了口氣。
他雖然貪婪愚蠢又自私短視,卻也並非無腦之人,早看出劉姣能力卓越,勝他百倍,若非不幸生為女子,又怎麽可能——
“我決定最後試一次,如果還是不成功,就……就再等下一次機會!”
劉旦終究無法放下對皇位的執念,即便他早意識到父皇不可能立他為太子。
……
……
各地郡縣報告蝗災的奏章如雪花般飛到長安,堆在皇帝案頭。
劉徹憤怒:“朕開年就讓姣兒給這些郡縣發函,讓他們關註旱情、預防蝗災,竟然一個都不把公函放心上!現在鬧了蝗災還有臉向朕訴苦!求朝廷撥發賑災錢糧!”
“父皇息怒,不是所有郡縣都對兒臣的告誡置若罔聞。”
李令月事前已經看過各地郡縣的報告文書,聞言,將蝗災情況不嚴重的幾個郡縣的奏章挑出,道:“這幾個郡縣太守嚴格聽從父皇和兒臣的命令,密切關註旱情,養鴨捕殺蟲卵,可惜周邊郡縣不作為,治下不幸被牽連。”
“蝗蟲一旦成災可以飛舞移動,沿途造成損傷,也難怪這麽多地方都……”
劉徹逐漸平覆情緒,看了眼女兒手中的奏章,道:“他們聽從中央命令,把朝廷吩咐的事情放在心上,應當予以表彰。”
“喏。”
負責制詔書的內臣們立刻展開紙卷,準備起草表彰詔書。
“立功的要獎勵,犯錯的要懲罰,具體如何把握,由你全權決定。”
劉徹將表彰和懲戒都交給劉姣:“至於那些諸侯王——若是他們膽敢趁此機會興風作浪,朕決不輕饒!”
“兒臣明白。”
“總之,類似的事情不能再發生第二次!”
“喏。”
“下去忙吧。”
“是。”
李令月準備退出,有侍中捧著奏章進入大殿:“陛下——”
“又是哪裏的蝗災奏章?”
劉徹一臉不耐煩。
侍中道:“燕王殿下送來奏章,說燕國周邊郡縣受蝗災影響嚴重,所幸燕國沒有遭災,求問陛下是否要給遭災的郡縣送糧食賑濟。”
“他居然說出這等有條理的話語?”
劉徹很驚訝。
侍中道:“燕王殿下近年來一直兢兢業業靜思己過。”
“難得他有這份心,朕允許他給周圍遭災郡縣送糧食賑災。對了,周圍郡縣都有蝗災,為何他的治下沒出大問題?”
“回稟陛下,燕王殿下收到皇太女殿下的提醒信函後異常重視,命王宮養了十萬只鴨子,每日放養抓捕蝗蟲幼卵,所以周邊郡縣大半遭了蝗災,唯獨燕國農戶安然無恙,並且由於燕國沒有蝗災,燕國周邊郡縣的蝗災規模也遠不如其他地區。”
“……朕知道了。”
劉徹揮手,讓侍中退下。
侍中不敢隨意揣摩皇帝的心思,只好將奏章放在一旁,戰戰兢兢離開。
劉徹看著劉旦的奏章,眼神逐漸陰冷。
……
……
漢帝國的北方地區被秋季蝗災困擾的同一時間,如今位於漢帝國西北方向的匈奴帝國已是隆冬景色。
這一年,匈奴人過得很不好。
夏日幹旱少雨,草木無法正常生長,秋季更是風沙與蝗災交錯降臨,讓匈奴百姓陷入惶恐,擔心無法熬過寒冷的冬天。
現在,冬天來臨,他們悲傷地發現,他們中的大部分確實熬不過今年冬天。
“這……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天神為什麽突然懲罰我們?”
“我聽說今年發生的所有災禍都與一個漢人有關系,他主動投降我們卻因為右賢王要討好漢皇帝而斬首,臨死前他詛咒匈奴遭受連年災害!”
“漢人的詛咒怎麽可能——”
“可他的詛咒已經變成現實!”
“那……那該怎麽辦?怎麽做才能平息他的憤怒?”
“不知道,也許明天就會結束,也許永遠都不是結束……”
……
類似的對話不斷發生,很快,右賢王殺死投降匈奴的漢人導致匈奴一整年災禍不斷的傳言飛遍帝國。
匈奴人不會輕信傳言,但災禍迫在眉睫,何況右賢王自成為王庭主人至今沒做成一件對匈奴有利的事情,尤其是他代替少年大單於率軍攻擊漢帝國邊境卻葬送了數萬匈奴青壯性命的那次!
“難怪老單於寧可立幼子也不願意讓右賢王繼任大單於!”
“都說兒單於性格暴躁不能領導帝國,我看右賢王比兒單於更差勁!”
“兒單於還是個孩子,小孩子沒爹沒娘還被人欺負可不就會生氣!”
“可憐的兒單於,可惡的右賢王……”
……
隨著受災範圍的擴大,匈奴百姓對右賢王的認同也逐漸喪失:一個不能帶領他們獲得更多的土地、劫掠更多的財富、害他們失去家中的青壯年、招惹詛咒連累整個匈奴受苦的右賢王有什麽資格繼續做王庭的主人!
在右賢王發動的對漢戰爭中損失慘重、此次又不幸卷入災害的多個匈奴部族首領甚至暗中聚會,計劃逼迫右賢王讓權兒單於。
“兒單於即便如傳言所說是個喜怒無常的暴君,他掌管下的匈奴帝國也不會過得比現在更壞!”
“我不想再給右賢王做事,我部族的年輕人因為他幾乎死絕,他的部族卻沒有多少損失!”
“兒單於是不是暴君和我無關,我只知道他恨右賢王,他掌權以後一定會報覆右賢王,為我們出口惡氣!”
“再這樣下去,匈奴一定會被右賢王引向滅絕!”
……
多個部落的小王們串通一氣,發誓要讓右賢王為他這些年的倒行逆施付出代價。
……
……
右賢王呴犁湖最近很頭痛。
他本就有些迷信,何況自李廣利死後,匈奴天災不斷,牛羊大片死去,匈奴百姓怨聲載道。
現在,寒冬來臨,寒風夾著冰雪刀割一樣劃過臉龐,不敢想象風雪過後又會有多少匈奴人凍死餓死。
想到這裏,右賢王忍不住動怒:“且鞮侯,你說你派出的全是騎兵精銳,為什麽他們沒能把李廣利的腦袋帶回來!為什麽?!”
“漢皇帝陛下身上有天命眷顧,普通匈奴騎兵不能——”
“閉嘴!不許狡辯!”
右賢王指著大帳外冷風肆虐、白雪皚皚的慘烈景象,痛心疾首:“現在全匈奴都在恨我!罵我!怪我不該殺了李廣利,為匈奴招來這麽大的災禍!如果不能從漢地帶回李廣利的頭顱鎮壓在祭壇下,匈奴的災難就不會結束!明白嗎!”
“可是我們——”
“不惜代價!一定要帶回李廣利的頭顱!”
右賢王咬牙切齒地罵道:“我不在乎死多少人!我只要李廣利的腦袋!”
“……可是我聽說李廣利的頭顱與他的兄弟李延年一起從葬李夫人,李夫人作為漢皇帝的寵妃葬在漢皇帝的茂陵……我們就算……就算……也無法潛入茂陵……”
劉故希望右賢王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
可惜右賢王此時已接近癲狂,劉故的勸告不但不能讓他醒悟,反而激起更多的怒氣。
“茂陵?好!好!好!派人潛入茂陵,挖不到李廣利的腦袋就想辦法摧毀茂陵的風水!匈奴不能好好活下去,漢人也不配繼續活著!”
“你——”
劉故被右賢王的氣急敗壞嚇到,下意識地後退一步。
右賢王見狀,對大帳內的眾多心腹道:“誰能完成這個任務,誰就是匈奴的大英雄!可以封王!”
心腹聞言,無不露出為難神色,欲言又止。
右賢王見狀,大怒:“你們這群廢物!廢物!”
“——他們不是廢物,你才是廢物!”
稚氣未脫的聲音在大帳外響起。
接著,詹師廬在一眾禁衛的簇擁下踩著積雪走進大帳,稚嫩的臉上滿是不符合年齡的陰冷:“這幾年發生在匈奴的所有不幸都是你一手造成!現在天神降下災難懲罰你!還不趕緊向天神認錯!祈求天神的原諒!”
“認錯?憑什麽?”
右賢王不屑地看著詹師廬:“十歲不到的小孩也敢批評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諸侯王們不知道朝廷始終註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自作聰明的這群人見百姓們沒有因為他們刻意散布的流言而生出不滿皇帝的心思, 氣得直跳腳。
“為什麽會這樣!愚民就這麽害怕陛下嗎?”
“百姓當然害怕陛下,那可是陛下啊!”
幕僚無奈, 提醒道:“自陛下登基至今,大漢疆域內幾乎每隔三五年就會發生激烈天災,但天災造成的可怕後果都被陛下以手段化解,百姓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何況陛下對內重視農業,興修水利,推廣西域的新作物、改良耕耘工具,對外不斷開疆拓土,將無地流民遷徙到新納入大漢疆域的土地上……我要是過了幾十年這樣的生活,我也不會因為短暫的天災就憎恨陛下、懷疑陛下無德, 被上天厭棄。”
“——你!你是我的幕僚, 居然替陛下說話!”
被幕僚的實話激怒,諸侯王險些拔刀砍人。
幕僚耐著性子告訴諸侯王:“殿下要成大事, 將陛下取而代之,必須先看清陛下,明白陛下之所以為陛下、陛下培養的人又為何如此忠於陛下,否則——”
“否則怎麽?我的父王和陛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如今陛下的幾個兒子都無能無德, 唯一出挑的敬武長公主是女子,根本坐不穩江山!同是皇家血脈的我怎麽沒有資格競爭皇位!”
“殿下……”
幕僚無語。
直覺告訴他,跟隨這樣的主人很難有好前途,關鍵時刻必須良禽擇木而棲。
當然,在主人面前,他依然是那個忠心耿耿的下屬。
……
春末夏初,幹旱的情況有所緩解, 小麥的收成雖然不及往年但也足以讓一家老小填飽肚子,何況這幾年朝廷大力推廣石磨, 中原地區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到兩個大磨坊,不少人家中也有石磨和從匈奴人那邊得來的吃得比馬少、幹活比馬有勁的騾子。
百姓用石磨將小麥磨成麥粉,加水揉成團再烘烤成餅,菽豆也用類似的手段做成豆漿再點出豆腐,搭配春夏季隨處可見的鮮嫩野菜,未發芽的土豆,加一點鹽巴和珍貴的芝麻油,生活算不上愜意但也絕對不是清苦。
所以,諸侯王們刻意散布的流言對百姓們完全不起作用。
只要生活還過得去,誰願意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和人拼命?
何況——
“聽說陛下不僅收服了西域,以後還要西域給大漢交黃金,去西域做買賣的商人、跟隨大軍去西域種田的農戶,過得比西域貴族還好。”
“真的嗎?我們這種人去了西域也能過得比貴族還好?”
“我還聽說東北那邊的土地特別好,種什麽莊稼都能豐收,而且陛下額外開恩,去東北墾荒的人前三年不用繳糧食!”
“……這……這麽好!”
雖然漢人有葉落歸根的傳統,但如果去其他地方開枝散葉能夠讓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後代過更好的日子,窮困的百姓不介意做違背祖宗的決定。
畢竟,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祖宗也希望他的子孫後代們能好好活著,生生世世,傳承不息,不是嗎?
因此,即便是在旱災嚴重到出現部分絕收的區域,百姓們依然不會聽信諸侯王刻意散布的流言做對抗朝廷的事情,而寄希望於朝廷的賑災救治以及遠在西域和東北的肥沃土地。
……
紋絲不動的民間讓諸侯王們再次氣得跳腳。
“這群愚民!刀都架在脖子上居然還不做出任何反應!難道非要大片大片餓死才會行動!”
“殿下,百姓只是想——”
“他們害怕大漢鐵騎,不敢作亂,對嗎?”
“……陛下的軍隊確實是天下無敵。”
“哼!”
諸侯王憤怒,但他敢怒不敢言。
因為他也害怕陛下的軍隊,擔心陛下發現他的圖謀對他采取鐵腕手段。
驚恐之餘,諸侯王又生出新的心思:“災年必定會有大量百姓為了謀生不得不放棄土地逃亡別處,豪強擔心家財數量過多會被陛下強制遷住長安,不敢大量買賣,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是諸侯王,大漢的大部分律例都管不到我們!”
“殿下的意思是——”
“去災荒鬧得嚴重的郡縣,將災民的土地都買下來,再把一部分災民作為家奴買入……陛下能從奴隸中選出將軍,我為什麽不可以!”
說到這裏,諸侯王已是躊躇滿志。
陛下想方設法削減諸侯王的土地和權力,奪走諸侯王對封地官員的任免權,不許他們掌控封地軍隊,但只要他們還是享受特權的諸侯王,就隨時能生出無數個擴張莊園土地、培養私人軍隊的手段!
“陛下再聰明也是一個人,日理萬機的他,無法看到帝國的每個角落。”
……
……
安插在諸侯國的眼線們源源不斷地將諸侯王的種種異動寫成密信送回長安。
劉徹將這些密信全部轉交劉姣,以此考驗她是否具有掌管天下、震懾諸侯的能力。
李令月知道父皇在考驗自己,看完這些來自諸侯國的密信後,表面不動聲色繼續按部就班地協助劉徹處理國事、搭建西域都護府的框架、督促太學加速培養西域人才、關註公孫卿等人對火雷散的改進等一系列繁瑣事務,實際卻是連續多次和霍去病在大漢堪輿圖前徹夜商談,做好最壞的打算。
“按祖制,諸侯王們必須犯下滔天大罪才可以被勒令自殺,所以我們現在表面必須忍耐,但也要做好與他們短兵交接的準備。”
“你的這些擔憂,我早有預料。”
“那……”
“我支持你的每個決定。”
“嗯。”
得到霍去病的支持與肯定,李令月長舒一口氣。
她和宗室諸侯王之間終有一戰,雖然出於自身利益考量,她不會對他們趕盡殺絕,但不介意讓他們的數量得到大幅度的精簡。
“西域那邊,霍哥哥打算什麽時候走下一步?”
“首要任務是設立西域都護府,大夏地區暫時讓安息國和選擇留下來的大月氏部族們繼續接管,身毒國亦是如此。”
畢竟,大夏地區和身毒國對大漢而言實在太遠,必須先將通往大夏地區和身毒國的道路完全納入掌控,確保沿途物資補給穩定安全,盡可能降低軍隊遠征的沿途損耗,保持戰鬥力。
何況,安息國和選擇留在大夏地區的大月氏四個部族的翕侯有世仇,長期共處大夏地區必然爆發矛盾沖突,而離開大夏地區進入身毒國的貴霜翕侯也很難不和身毒國本地土著發生沖突……
屆時便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
……
秋天臨近,百姓們看著逐漸轉成金黃顏色的稻谷,心中滿是對豐收的渴望。
然而,不幸也在這時降臨。
黑壓壓的蝗蟲鋪天蓋地而來,貪婪啃食將要成熟的稻谷。
農戶們看到一年的心血眨眼間就被蝗蟲們啃光,無不痛心疾首,揮舞著火把在稻田裏要和蝗蟲決一死戰!
“滾!滾!滾!我的糧食!我的糧食!”
可惜蝗蟲聽不懂人話。
農戶們瘋狂揮舞的火把只能燒死極少部分的蝗蟲,剩下的蝗蟲依然能組成黑壓壓的鋪天蓋地的雲層,所到之處,稻田變成荒原,地上不留一根嫩草,辛苦耕種卻被蝗蟲折磨得顆粒無收的農戶們抓著火把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身旁陸續有被火把燒死的蝗蟲落下。
“老天爺!開開眼吧!這是我們辛苦大半年的收成啊……老天爺!!”
“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我們要受這份苦……為什麽……”
“天啊!我們究竟做錯了什麽!你要這樣懲罰我們!”
……
遺憾的是,哭泣不能感動上天,卻會招來心懷叵測的諸侯王。
得知有郡縣發生蝗災,這些對朝廷不滿已久的諸侯王們再度心思開始活泛。
“原來劉姣的擔心是真事!今年真的發生了蝗災!”
“還好我們沒有聽劉姣的話養鴨子防災,現在百姓因為蝗災怨聲載道,只要稍加煽動一定會引發民變!”
“沒錯!上天因為不滿陛下不行德政、違背周禮立皇太女所以降下蝗災!”
“可是這件事……”
“餓紅了眼睛的百姓可不管什麽聖人轉世!誰不讓他們吃飽飯,誰就是他們的仇人!”
“但是……不是每個郡縣都發生了蝗災,我聽說隔壁郡縣就因為聽從長公主殿下的命令在春季大量養鴨,雖然也有蝗災但情況遠不如我們這邊嚴重……百姓們恐怕未必會……”
“他們知道什麽!他們甚至沒有出過郡縣,哪知道隔壁郡縣的農田沒有遭災!”
諸侯王不聽臣屬勸過,鐵了心煽動民變,從中獲利。
並且,有這種心思的諸侯王不止一個,而他們的幕僚臣屬卻不是每個都有清醒的頭腦,能意識到主人正在以卵擊石。
一時間,大漢帝國再次暗流洶湧,半數以上的諸侯王都蠢蠢欲動。
……
燕王劉旦沒有參與諸侯王們的蠢動。
倒不是因為他經過這些年的挫折終於吸取教訓學會謀定而後動,也不是他不再對太子之位存有妄念,而是——蝗災將燕國周邊郡縣禍害得民不聊生,唯獨他的封地因為主管農業的官員提前養鴨做了充分準備,蝗災造成的歉收、絕收比例極低。
劉胥因此得意洋洋,特意寫了一篇渲染周圍郡縣的慘狀、誇耀自己領地一片太平的奏章送去長安。
“父皇看完奏章,一定會嘉獎我。”
劉旦驕傲地想著,接過一只烤鴨,吃得滿嘴流油,一邊吃一邊暢想:“這次回長安,我要帶幾只鴨子,讓父皇也嘗嘗燕國王宮的燉鴨、清蒸鴨、蜜汁烤鴨……”
“殿下英明。”
之前因為主張養鴨被劉旦斥責的燕國官員努力維持笑容。
他們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事情辦得好全是燕王殿下的功勞,事情搞砸了必然是下面人的錯。
劉旦聽下屬官員們恭維自己,心情越發愉快,嘆道:“四皇姐著實是厲害,居然能夠通過觀測天象覺察今年有蝗災,難怪民間傳聞她是聖人轉世。”
“殿下莫非——”
“如果她是男子,我怎麽可能還會對太子之位有心思?可惜她……”
劉旦嘆了口氣。
他雖然貪婪愚蠢又自私短視,卻也並非無腦之人,早看出劉姣能力卓越,勝他百倍,若非不幸生為女子,又怎麽可能——
“我決定最後試一次,如果還是不成功,就……就再等下一次機會!”
劉旦終究無法放下對皇位的執念,即便他早意識到父皇不可能立他為太子。
……
……
各地郡縣報告蝗災的奏章如雪花般飛到長安,堆在皇帝案頭。
劉徹憤怒:“朕開年就讓姣兒給這些郡縣發函,讓他們關註旱情、預防蝗災,竟然一個都不把公函放心上!現在鬧了蝗災還有臉向朕訴苦!求朝廷撥發賑災錢糧!”
“父皇息怒,不是所有郡縣都對兒臣的告誡置若罔聞。”
李令月事前已經看過各地郡縣的報告文書,聞言,將蝗災情況不嚴重的幾個郡縣的奏章挑出,道:“這幾個郡縣太守嚴格聽從父皇和兒臣的命令,密切關註旱情,養鴨捕殺蟲卵,可惜周邊郡縣不作為,治下不幸被牽連。”
“蝗蟲一旦成災可以飛舞移動,沿途造成損傷,也難怪這麽多地方都……”
劉徹逐漸平覆情緒,看了眼女兒手中的奏章,道:“他們聽從中央命令,把朝廷吩咐的事情放在心上,應當予以表彰。”
“喏。”
負責制詔書的內臣們立刻展開紙卷,準備起草表彰詔書。
“立功的要獎勵,犯錯的要懲罰,具體如何把握,由你全權決定。”
劉徹將表彰和懲戒都交給劉姣:“至於那些諸侯王——若是他們膽敢趁此機會興風作浪,朕決不輕饒!”
“兒臣明白。”
“總之,類似的事情不能再發生第二次!”
“喏。”
“下去忙吧。”
“是。”
李令月準備退出,有侍中捧著奏章進入大殿:“陛下——”
“又是哪裏的蝗災奏章?”
劉徹一臉不耐煩。
侍中道:“燕王殿下送來奏章,說燕國周邊郡縣受蝗災影響嚴重,所幸燕國沒有遭災,求問陛下是否要給遭災的郡縣送糧食賑濟。”
“他居然說出這等有條理的話語?”
劉徹很驚訝。
侍中道:“燕王殿下近年來一直兢兢業業靜思己過。”
“難得他有這份心,朕允許他給周圍遭災郡縣送糧食賑災。對了,周圍郡縣都有蝗災,為何他的治下沒出大問題?”
“回稟陛下,燕王殿下收到皇太女殿下的提醒信函後異常重視,命王宮養了十萬只鴨子,每日放養抓捕蝗蟲幼卵,所以周邊郡縣大半遭了蝗災,唯獨燕國農戶安然無恙,並且由於燕國沒有蝗災,燕國周邊郡縣的蝗災規模也遠不如其他地區。”
“……朕知道了。”
劉徹揮手,讓侍中退下。
侍中不敢隨意揣摩皇帝的心思,只好將奏章放在一旁,戰戰兢兢離開。
劉徹看著劉旦的奏章,眼神逐漸陰冷。
……
……
漢帝國的北方地區被秋季蝗災困擾的同一時間,如今位於漢帝國西北方向的匈奴帝國已是隆冬景色。
這一年,匈奴人過得很不好。
夏日幹旱少雨,草木無法正常生長,秋季更是風沙與蝗災交錯降臨,讓匈奴百姓陷入惶恐,擔心無法熬過寒冷的冬天。
現在,冬天來臨,他們悲傷地發現,他們中的大部分確實熬不過今年冬天。
“這……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天神為什麽突然懲罰我們?”
“我聽說今年發生的所有災禍都與一個漢人有關系,他主動投降我們卻因為右賢王要討好漢皇帝而斬首,臨死前他詛咒匈奴遭受連年災害!”
“漢人的詛咒怎麽可能——”
“可他的詛咒已經變成現實!”
“那……那該怎麽辦?怎麽做才能平息他的憤怒?”
“不知道,也許明天就會結束,也許永遠都不是結束……”
……
類似的對話不斷發生,很快,右賢王殺死投降匈奴的漢人導致匈奴一整年災禍不斷的傳言飛遍帝國。
匈奴人不會輕信傳言,但災禍迫在眉睫,何況右賢王自成為王庭主人至今沒做成一件對匈奴有利的事情,尤其是他代替少年大單於率軍攻擊漢帝國邊境卻葬送了數萬匈奴青壯性命的那次!
“難怪老單於寧可立幼子也不願意讓右賢王繼任大單於!”
“都說兒單於性格暴躁不能領導帝國,我看右賢王比兒單於更差勁!”
“兒單於還是個孩子,小孩子沒爹沒娘還被人欺負可不就會生氣!”
“可憐的兒單於,可惡的右賢王……”
……
隨著受災範圍的擴大,匈奴百姓對右賢王的認同也逐漸喪失:一個不能帶領他們獲得更多的土地、劫掠更多的財富、害他們失去家中的青壯年、招惹詛咒連累整個匈奴受苦的右賢王有什麽資格繼續做王庭的主人!
在右賢王發動的對漢戰爭中損失慘重、此次又不幸卷入災害的多個匈奴部族首領甚至暗中聚會,計劃逼迫右賢王讓權兒單於。
“兒單於即便如傳言所說是個喜怒無常的暴君,他掌管下的匈奴帝國也不會過得比現在更壞!”
“我不想再給右賢王做事,我部族的年輕人因為他幾乎死絕,他的部族卻沒有多少損失!”
“兒單於是不是暴君和我無關,我只知道他恨右賢王,他掌權以後一定會報覆右賢王,為我們出口惡氣!”
“再這樣下去,匈奴一定會被右賢王引向滅絕!”
……
多個部落的小王們串通一氣,發誓要讓右賢王為他這些年的倒行逆施付出代價。
……
……
右賢王呴犁湖最近很頭痛。
他本就有些迷信,何況自李廣利死後,匈奴天災不斷,牛羊大片死去,匈奴百姓怨聲載道。
現在,寒冬來臨,寒風夾著冰雪刀割一樣劃過臉龐,不敢想象風雪過後又會有多少匈奴人凍死餓死。
想到這裏,右賢王忍不住動怒:“且鞮侯,你說你派出的全是騎兵精銳,為什麽他們沒能把李廣利的腦袋帶回來!為什麽?!”
“漢皇帝陛下身上有天命眷顧,普通匈奴騎兵不能——”
“閉嘴!不許狡辯!”
右賢王指著大帳外冷風肆虐、白雪皚皚的慘烈景象,痛心疾首:“現在全匈奴都在恨我!罵我!怪我不該殺了李廣利,為匈奴招來這麽大的災禍!如果不能從漢地帶回李廣利的頭顱鎮壓在祭壇下,匈奴的災難就不會結束!明白嗎!”
“可是我們——”
“不惜代價!一定要帶回李廣利的頭顱!”
右賢王咬牙切齒地罵道:“我不在乎死多少人!我只要李廣利的腦袋!”
“……可是我聽說李廣利的頭顱與他的兄弟李延年一起從葬李夫人,李夫人作為漢皇帝的寵妃葬在漢皇帝的茂陵……我們就算……就算……也無法潛入茂陵……”
劉故希望右賢王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
可惜右賢王此時已接近癲狂,劉故的勸告不但不能讓他醒悟,反而激起更多的怒氣。
“茂陵?好!好!好!派人潛入茂陵,挖不到李廣利的腦袋就想辦法摧毀茂陵的風水!匈奴不能好好活下去,漢人也不配繼續活著!”
“你——”
劉故被右賢王的氣急敗壞嚇到,下意識地後退一步。
右賢王見狀,對大帳內的眾多心腹道:“誰能完成這個任務,誰就是匈奴的大英雄!可以封王!”
心腹聞言,無不露出為難神色,欲言又止。
右賢王見狀,大怒:“你們這群廢物!廢物!”
“——他們不是廢物,你才是廢物!”
稚氣未脫的聲音在大帳外響起。
接著,詹師廬在一眾禁衛的簇擁下踩著積雪走進大帳,稚嫩的臉上滿是不符合年齡的陰冷:“這幾年發生在匈奴的所有不幸都是你一手造成!現在天神降下災難懲罰你!還不趕緊向天神認錯!祈求天神的原諒!”
“認錯?憑什麽?”
右賢王不屑地看著詹師廬:“十歲不到的小孩也敢批評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